能力担当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更要具备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持久担当的能力。没有较强的能力作保障,勇于担当只能是空话、大话。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於器,不在於水。如果把一个地方的干部群众、生产要素、发展文化、精神状态等资源比作水,这个地方的主职领导就是装水的器皿。器大则大,器正则正,器刚则坚,器明则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职领导的气度胸怀、执政能力、工作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和部门的精神面貌、发展成效。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想多元、利益多样。黄金十年,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多发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质还不相适应。有的习惯向上级要资源、要政策,不善于从市场找办法、寻出路;有的对突发群发事件束手无策,不能自如应对复杂局面;有的四平八稳踱方步、按部就班无作为,等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职领导提能善政,尤其是增强抓经济、惠民生、强党建和做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非常紧迫。
主职领导如果思想保守陈旧,不仅自己固步自封,甚至会成为一座“大坝”,阻挡一个地方或单位改革创新活力的充分涌流。提能善政,首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从“重物轻人”的发展理念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从因循守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狭隘封闭的内陆意识中解放出来,从畏难懈怠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唯此,才能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领导干部主政一方、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否则难以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要真正把学习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需要,既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去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主职领导干部要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尤其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全局和时代发展趋势,养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习惯,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的能力。主职领导创先争优走在前面,就会带动一片,影响一方,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有能力,要靠实践来检验。面对改善民生、招商引资、社会管理等种种发展难题,领导干部必须有实招、出新招、谋高招,真正解难题、抓落实、见成效。如果平时话说得溜圆,关键时刻却没招,落实总停留在文件上、嘴巴上、会议上,就是空把式、假把式,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该担的使命不担,就是使命之贪;能力平庸而居高位,就是能力不廉。每个领导岗位都是能力席位,能力平庸就是对能力席位的“贪污”。担当谋其位,有为才有位。对缺少担当、能力不廉者要加大治庸问责力度,不换状态就换人;对勇于担当、能力出众者,要敢于大胆提拔、放胆重用。
让庸者懒者让其位、失德失职者失其位、能者勤者居其位,人人勇于担当、争相提能善政的良好风气就会蔚然成风,领导干部就能更好地担当起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崇高使命。
(摘自《湖北日报》2012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