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李杰风副院长《如何做一个持支持态度的人》有感
让我们彼此忠诚和互相支持
——聆听李杰风副院长《如何做一个持支持态度的人》有感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张忠斌
(2013年6月28日)
在人群,特别是在一个集体“大家庭”中,怎样才能得到大众认可,受到大众欢迎呢?我认为,忠诚和持支持态度尤为重要。
美国之父富兰克林说过:“如果说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团体使人们宽容,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那么深厚的忠诚就会使人们正直而有意义”。“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我国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忠诚排在第一位,可见忠诚之重要。
忠诚是信任的基石。古人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在职场中,只有与同事们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才能稳定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单位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位成员都是家庭的一份子,个人的工作要想取得成功,事业要想获得进展,离不开同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诚心,善于与同志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要做到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相互“补台”不“拆台”,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进取。
忠诚是情谊、机会、利益的源泉。一项覆盖全球4000多名白领员工的调查显示,在公司公布升职名单时,超过一半的人会感到惊奇和意外。也就是说,那些最终获得升迁机会的人,往往不一定是工作能力最出色的员工,“冷门选手”或许更易被升职。原因是,在老板眼中忠诚比聪明更重要。心理专家分析,职场中的“热门选手”大都是业绩优秀的员工,但在老板眼里,有一种东西比工作能力更重要,那就是工作态度。美国心理专家罗伯茨·希姆指出:在聪明和忠诚面前,老板的选择永远是后者。因此,千万不要自作清高,不要认为只要做好分内工作,达到出色业绩,就能升职。如果在平时工作中,老板感觉你卖弄小聪明、不值得信赖,不管你天赋多高,也无法获得更高职位。公司的某些规则不一定适合机关,但导向是一致的。这次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至25日召开专门会议,重点研究加强作风建设,其中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要让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强调“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让作风不好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新东方董事长禹敏洪先生认为,人的生命中有三种不可或缺的力量,那就是“承受的力量,奋斗和努力的力量,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力量”。他着重强调:“成功需要别人的帮助,而要获得别人帮助的唯一办法就是先帮助别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力量,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这种力量发挥出来,形成你人生的正面气场,把自己置于一片祥和的人际关系中成长。”忠诚是回报最丰厚的投资。
忠诚是优良组织关系的灵魂。没有忠诚就没有团队的灵魂。“团队”这一概念在1994年由斯蒂芬·罗宾提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目标共同。在团队建设中,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团队成员最需要团队做什么,70%以上的人回答——希望团队领导指明目标和方向。一个团队,睿智的管理者、杰出的人才,固然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但要是没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个体之间各干各的,即使是再优秀的人才,最终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南辕北辙。要去完成一个项目或者工作,团队应该有意识地去选择并表达出奋斗方向来,运用团队成员的才干和能力,促进组织的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本届内十堰法院要“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争一流”。同志们须努力,院领导更应身感担子的沉重。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我曾经向大家推荐过一篇题为《领导者要有共赢思维》的文章。共赢是大家都赢,可是有的同志只强调或权衡自己赢没有。在共赢思维下,上级不能以领导者自居对自己放任自流,放弃领导责任。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听从上级指挥,竭尽全力做好职责内的工作,把项项工作落实到位,对上级、对组织负责。如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就会乱章行使职权,发生越权、拆台、添乱的问题,个人也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何以忠诚?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忠诚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党员和干部的义务和职责,同时我觉得作为一个法院人,除此之外,还要:
忠诚于事业。作为法院人,对事业忠诚关键取决于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态度。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法官当成一种谋生之道、安身之术、立命之所的职业,要把法官当成一种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更应该把法官职业当作一生追求,这是对待事业的最高境界。大凡有大作为者都是视事业为一生的追求,甚至视事业胜于生命。他们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饱满激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始终保持探索创新的动力,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品质,让工作成为自己割舍不下的一份牵挂,让事业成为人生风景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忠诚于正义。忠诚的一个核心内涵就是正气。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忠诚于正义。对于法院人来讲,忠诚于正义就是自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公正执法、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自身修养,严守党纪国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确保不变质、不出事,真正做到对得起自己的操守;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讲正气不讲义气,为司法公信建设添砖加瓦。
忠诚于上司。任何人都归属于组织。组织作为一种力量的存在,需要有人来代表,以显示这种存在,这也是确保组织不涣散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者尤其是一个地方的“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人格化。在蜜蜂的王国里,有着森严的等级秩序。蜂王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工蜂必须忠诚于自己的统帅。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员工必须忠诚于单位的领导者,这也是确保整个单位能够正常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有个时髦的用语叫“共情”。即真真切切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人都有以已度人的倾向,但每个人的经历或处境都是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和看到的世界并不一样。如何做到“共情”,行支持之态度应是一剂良方。
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或所处的位置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承担不同的责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级组织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出于公心、利于发展、出于向好,做出一些决策,不一定尽善尽美,作为一个领导班子成员或下级怎么去面对,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持支持态度的试金石。这里面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人认为这项决策不对,理直气壮的站出来反对。如果出于公心,这种人是弥足珍贵的,但如果是“横场”,那就鲁莽了;第二种人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甚至出于一种不良动机,认为这一决策不利己,但又不好明说,总说三道四,让领导或组织顺着他,让他牵着组织和领导的鼻子走,更有甚者,采取诬告或匿名信,编造事实阻止组织的决定,这类人是危险的;第三种人虽认为组织或领导的决策不完美,但在情理之中,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可以弥补,他会在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内对一些瑕疵予以矫正,让组织和领导的意图能够实现,增加单位的正能量,又不留下负面的空间,这种人是持支持态度的典范。
不要强人所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都会出现如何要求别人以及怎么对待自己的问题。待人和律己的态度,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能否与人和善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性的社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真正成功的毕竟是少数甚至个别人。要想得到提拔,必须有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并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常看电视娱乐选秀节目的同志可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成功成名者都是靠自己的才艺比拼出来的。从早期的《超级女声》到近两年的《中国好声音》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规则大同小异,都是请几个专家或明星坐在台上点评,但选手是否过关或晋级大多不由他们决定,而是交由台下的大众评委。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干部选拔机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我们掌握了别人的升迁命运时,怎么去行使自己的那份权力?作为一名普通干警,当我们渴望进步时,怎么实现个人的愿望?在民主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娱乐节目都做到了,我们更要这样去做。在用干部上,党组只是把握方向,公开选拔干部的根本要义就是要把权力交给群众来行使。那种少数人说了算的时代已经过去,为某个人制定一个规则更是不现实。常遇到,有的同志给我写信或直接向我反映该提拔,这些想法在情理之中,但不可能也无法满足。如果这项资源是我个人的,你要我会给你,甚至多给点、给大一点,但这是组织的、是大家的,我就不能给,必须制定一个规则,按规则来分蛋糕,望大家服从规则。如果我们能够更善良、更大度,能够多为他人着想,是不是就少去很多烦恼呢?在此,我特别推荐大家看看《向幸福出发》这个节目(每周四晚中央3台),幸福是立体的,观众们常常为他们对友情、爱情、亲情的态度而动容。
主动替人分忧。主动是高效的基础,是职场智慧,我们不要被领导推着走,不要被领导问着想,要学会从全局思考问题,主动替领导分忧,替部下解难。由于时空的不同,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命运。我常讲,我们今天能够坐在台上,并不是我们能力比别人强多少,只不过我们的机会好些。这次中央政治局开会提出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不把自己当成公仆,而是在心理上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近两年来,我们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提拔和遴选了一批干部,为部分干警落实了职级待遇,并采取下派挂职等方式对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今年,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干部制定不同的政策,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虽不一定都能实现个人梦想,但我们要树立一种导向。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都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到本职工作之中,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然而,正如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难处一样,组织也有组织的难处,受干部政策和发展阶段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满足每名同志的愿望,有些政策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希望能够得到同志们的理解。反过来想,组织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回报组织呢?
前不久,我读了《每人只错一点点……》一书,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巴西远洋公司“环大西洋”号海轮性能先进,但在一次海难中沉没了,21名船员全部遇难。当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有人从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记载着21名船员的遗言: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误,每个人都没有很好地负责,最终酿成船毁人亡的悲剧。这就是大家在死亡临近时做出的结论。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文书校对、开庭询问、审判秘密、安全保卫、礼仪接待、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只出一点点差错,那么十堰法院的形象能高大起来吗?我有时不留情面地对一些年轻人进行批评,主要是从严出发,关爱你们成长,并不会因此改变我对你们的看法,更不可能形成陈见,盼你们工作并快乐着。
忠诚是处事之道。为人朋友,要肝胆相照,坦诚相待;为人下属,要忠于职守,忠心耿耿;为人上司,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为人同事,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忠诚是人品的第一要素。成事先成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愿我们彼此忠诚和相互支持!